心理健康丨理性认知,适度关注
疫情封校、东航空难,给这个春天蒙上了悲伤的色彩。在全民“抗疫”的日子里,无论是对新闻舆情的实时了解,还是日常的学习工作,都更多的依靠手机和网络媒介。在信息透明度与传播能力大幅提高的当下,人们能够迅速地获得大量的疫情相关信息。很多人反复刷手机,不断查询各种相关信息,而过度关注、频繁搜寻信息可能会造成过度焦虑和行为偏差。
我们如何认识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又如何做到适当关注呢?
01
信息超载的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浏览负面信息所用的时间与情境的可控性感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如果人们在搜集负面报道或消息上花费的时间越多,那么越倾向于认为相关的情境是不可控的。因此,对信息的过度关注很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情境可控性产生认知偏差,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形下,人们很容易会受到信息易得性的影响作出非理性的判断。比如疫情期间大量关于确诊病例、病毒传播的报道非常容易影响到人们对疫情可控性的推测,人们接触到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倾向于作出疫情不可控的判断。
这个关系也可能是反方向的,当人们越倾向于认为当前的情境不可控,那么人们在浏览相关负面信息上所花费的时间越多。在重大疫情下,由于人们对疫情的紧张焦虑情绪,人们可能会出现某些强迫症状,会不受控制地关注疫情相关信息,从而陷入越担心-越多浏览-更担心-更多浏览的恶性循环。
02
应对负面情绪的反刍思维
过于频繁地浏览相关信息实际上是个体面对压力事件作出的一种反应。Nolen-Hoeksema等(2008)在研究抑郁倾向的过程中发现,当人们面临压力事件时,会将对该事件的反复思考作为一种反应策略(学者们称为反刍,rumination)。虽然,人们采取这种反应策略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压力事件,但是沉浸在这种过度思考当中会延迟、加重负面的情绪,造成适应不良。
比如当我们遭遇诸如考试失败、丧失等负性生活事件之后,个体的思维停留在生活事件的影响之下,可能会不断地想“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是“如果总是这样,我将不能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从而反复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等,甚至使自己孤立起来,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的思索。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反刍思维是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和易感因子。
03
理性认知,适度关注
适当关注信息、减少反刍思维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1、 转移注意力
我们可以把注意力从负面消息中转移到令人高兴或中性的行为和想法上。虽然不能出门,但是在宿舍读读书、看电影,打游戏,或者给朋友打电话、侍弄花草、写写文章等都是极好的方式。
2、信息筛选,调整认知
如果始终放心不下,我们可以关闭手机APP的推送功能,化被动关注为主动关注。主动、适度地关注官方媒体和权威信息,避免由推送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关注和过度关注。再试试告诉自己那些负面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尝试用更为理性的想法去取代那些负面消极的想法。
3、积极而有希望的行动
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尝试给予同学、朋友家人更多的关心支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参与校园管理的志愿者队伍,配合学习、班级做好检测工作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还能够给予他人社会支持来缓解更多人的不安情绪。
如果你正在寻求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想要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你还可以使用以下心理支持资源:
24小时心理热线
南信大24小时心理热线:025-58731377
江苏省24小时心理热线:025-58255200
心理咨询平台
线上预约
校内同学的线下常规个体咨询正常进行,通过南信大企业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可提前6天预约),详细预约流程请参考: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平台「苏心」APP
下载并打开“苏心”APP,点击“我在你说”板块,在这里,24小时在线咨询师,可以与咨询师实时进行文字的问答、语音和视频咨询。
【白岛岩心】线上朋辈心理咨询
扫描二维码,预约视频或语音形式的1对1朋辈心理咨询;
关注【白岛岩心服务号】可获取即时文字心理支持和书信式文字心理支持。
注:填写朋辈咨询报名表时,选择白岛官方合作的国内高校绿色通道报名,来自高校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可优先安排。
编辑丨袁天然
责编丨张秋迪
审核丨秦玄 钱春霞
图文来源于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学小工︱校园春日穿搭图鉴,你最pick哪一款?
学小工︱趁取春光,还留一半
风雨如晦,共盼春晖——致南信大学子的一封信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